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主建设 > 正文

突出内涵发展 彰显办学特色 为全面完成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 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10-27 】

——在学院第二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27日)

罗新远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主要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建院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上级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完成基建、组建、评建和创建的四大任务中,实现了学院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高职办学的物质基础,建立起了高职办学的体制和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我院实际,实现了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强力推进新校区建设,按期实现了集中办学

集中办学是学院成立后最首要的任务,而实现集中办学的关键因素是新校区建设。面对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困难,我们千方百计争取银行、财政和施工企业的支持,采取银行贷款、财政借款、施工单位垫资、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基建工程筹措资金。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1.4亿元的贷款项目。又积极置换老校区资产,首批给付资金也用于新校区建设。我们还发动广大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为学院借款1179万元。为了赶工期、保质量,学院成立了基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及时研究解决基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监理公司和学院基建处全程跟踪监督,严把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关,并多方协调解决驻地村民拦车、堵路、收费等问题。经过顽强拼搏,一期开工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到2006年9月已初步完成,基本具备了办学的物质条件。

在新校区建设热火朝天进行的同时,我们提早动手,认真安排机关和各校区搬迁工作。教学和后勤配套设施的采购和安装也抓紧进行。2006年9月18日,学院机关和2000名师生入驻新校区。10月8日,学院在新校区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此后,我们提出了“大干30天,校园变新颜”的口号,栽植乔木、灌木,种植草坪。到2007年年底,25个开工建设的项目完成19项,完成合同造价约3.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建成,振奋了全院师生精神,对于加快学院实质性融合,促进学院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构建高职办学和发展模式

在加快新校区建设的同时,我们敏锐地意识到,由中专合并组建高职,不是简单地换个牌子,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为此,我们一是积极实现由中专教育理念向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为先导,积极探索学院高职办学的新路子。我们认真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教育部[2000]2号、[2006]16号文件,在全院开展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大讨论”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系(部),通过作报告,面对面座谈,引导广大教职工思考“什么是大学,如何办好大学”等重大问题。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通过撰写论文和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对大学文化及精神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2009年7月,我们又邀请著名职教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在全院掀起了一场高职教育思想和理念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全院教职工对高职办学的认识得到了提高,高职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迅速完成了由中专管理体制向高职管理体制的转变。2006年7月18日,学院12个机关部门成立,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各项工作按照新的体制开始运转。2007年1月,学院撤部建系,10个系的主任或党总支书记到位,系办公室、学工办负责人也相继产生,高职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至此,学院平稳实现了由中专管理体制向高职管理体制的转变。2008年12月,根据专业系的运行情况,学院又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同类专业进行合并,分别成立了医学分院和凤翔师范分院,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顺利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建院之初,我院的实验与实训设备,与国家对高职办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下大功夫改善教学条件。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购置各类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推进教学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学院先后建成了金工、医药综合、电子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30多个,并建立校外各类实践基地230多个。我们先后购置电脑600多台、图书20多万册,并初步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网络广播系统和校园网,建成了11个多媒体教室,使座位总数增至2054个。数控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数控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为依托我院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6月,我们召开第一次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评建工作。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是评建工作的攻坚阶段,我们认真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按照教育部对办好高职院校的指标体系,一条一条地对照抓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使学院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2008年9月,我们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根据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我们积极组织全院教职工广泛开展评估大总结、大问计、大整改活动,使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2010年5月,省教育厅评估回访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我院评估整改工作,对近一年的整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4.以入围省级示范建设行列为目标,突出加强内涵建设

2008年9月评估通过后,我们及时提出了“巩固评建成果,突出内涵建设,创建省级示范”的新要求,把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内涵建设上来。院行政班子多次开会,研究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建议党委进一步充实系和分院的领导配备,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管理层面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我们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严格了日常教学管理。建立了院、系两级督导机构,随时收集、分析、反馈教学信息。通过教学情况通报、期中检查、严格考试制度等,建立起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我们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通过调整、改造、巩固、提高,使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院的高职专业数已由建院初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43个,并有五年制大专专业10个,三年制专业26个,形成了以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等三大省级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成省级重点专业5个。

根据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全院涌现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教学名师7名,专业带头人11名,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33名。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鼓励教师围绕职业教育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五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有10人(次)获省、市科技奖,有226人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大赛中获奖,有650余人(次)在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826篇并参编教材89部。

扎实开展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活动。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出我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同时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了7项省级标志性教学成果。2010年7月,我院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答辩。9月,省教育厅正式确定我院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今年以来,我们又根据示范建设的要求,先后几易其稿,使《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几年来,我们与法国贝尔福省伊斯塔商学院完成了5期互派学生的合作交流,2次成功组织我院学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与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比利时联合商学院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活跃的对外交流活动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院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探索高职育人模式,大力提升育人水平

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我们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加大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工作力度,先后制定了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的一系列规定。修订印发了《辅导员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并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关心成长、鼓励进步等措施,使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个体素质不断提高,比较好地适应了高职学生工作的需要。

我们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健康网上咨询平台,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切实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2009—2010学年度为例,全学年共评定享受各类资助学生9658人(次),发放各类奖学金及助学金1076.98万元。为1500多名学生签订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合同,贷款900余万元。为3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生活补助费约6万元。

在育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除开设有关课程外,还通过开办专题讲座,举行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职业能力,涵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进而顺利就业、就好业。同时,学院创设条件,开拓市场,五年来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良好的就业率也为招生创造了条件,五年来招生形势喜人。

6.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大学的管理架构

作为由中专合并升格的高校,其运行和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的水平。五年来,行政班子致力于学院管理机制的建立,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首先是建立大学管理制度。集中办学前后,院行政就安排部署学院管理制度的起草工作,并多次开会,就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努力,2007年初,学院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相继形成,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于当年结集成册。多项管理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学院按高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运行已经实现了制度化,为学院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管理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五年来,行政班子高度重视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在党委领导下,院行政通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调动广大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各级管理干部适应高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先后多次派遣和选送干部参加全国和省上的培训学习和业务交流,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行政还坚持在工作中压担子、定目标,从实践中锻炼干部队伍。五年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和难以想象的困难,考验和锻炼了管理干部队伍,一大批管理干部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了起来。

大学的精神之一是崇尚民主。在建立大学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民主办学。五年来,我们每年都通过召开“双代会”向教职工代表报告学院工作,安排下年行政工作,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让教职工参与学院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和监督学院的行政管理,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正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也才取得了办学的丰硕成果。

7.严格学院各项管理,推动了学院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万人大学,管理是学院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坚持在学院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制度办事,依法办学,用制度管人,树立制度的权威。同时,严格行政纪律,令行禁止。对已经决定事项,坚决执行,不打折扣,保证政令畅通。旗帜鲜明地扶持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营造有利于学院发展和干事创业的行政环境。

我们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加强院级对教学、教育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切实落实系、分院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职责分明。五年来,院级教学业务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系和分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运用奖罚等手段,调动了系和分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按照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在定岗定编定责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津贴发放办法,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管理的活力。我们强化财务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办法,严格财务支出,从经费上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大胆进行财务管理改革,实行预算包干办法,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们坚持不断增强总务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在保障水电气的正常供应和食堂等生活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为维护学院稳定作出了贡献。创造校园优美环境也是近几年总务后勤工作重点之一。经过努力,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取得突出成绩,学院建成了市级园林式单位。我们还不断加强图书、网络等教辅部门建设,切实落实为教学服务的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面对社会转型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积极主动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持了学院的稳定。同时坚持教育与防范并举,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并加大奖惩力度,保证了学院的安全。

学院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多次研究附院的改革问题,并在附院的建设和转轨上给予最大可能的支持。合并四年来,附院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显示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服务学院医学教育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8.坚持改善民生,全力创造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

五年来,学院高度关注民生,把其列为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在新校区建设初期,学院就同时规划了10栋教工住宅楼,和南区教学建筑一起建设。一期住宅楼竣工之后,学院又相继开工建设了二期高层住宅楼,三期多层住宅楼也于不久前交工。前后三期共建教工住宅楼25栋1056套,建筑面积达139400平方米。我们多方争取,招标建设,严格管理,使教职工住宅楼售价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教职工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资金短缺、外债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改善教职工福利,保证了全院教职工绩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从2006年起,津贴及绩效工资支出逐年大幅上升。我们还坚持租用公交车接送教职工上下班,坚持每两年给教职工体检一次。关心困难职工生活,每年都发放困难教职工生活补助。坚持节日慰问,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不断地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多次为教师购置办公电脑,积极支持教职工进修深造,鼓励他们的自身发展。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温暖了教职工的心,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比较温馨的生活和工作家园。我们坚持体察民情,通过各个渠道了解教职工的呼声,比较好地解决了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面对原七校历史遗留的许多复杂问题和集中办学后原校区职工住宅小区的许多实际问题,学院在反复做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予以妥善解决,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理解。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五年艰辛,五年拼搏,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院党委正确领导和行政班子不懈追求、勇于开拓的结果,是全院广大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和艰苦奋斗的结果,这里面凝聚着在座各位代表和广大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任务依然艰巨。“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历史上建设和发展最快、教职工得到实惠最多、幸福指数提高幅度最大的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二是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存在许多困难;三是内部管理改革还比较滞后;四是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五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债务化解难度巨大。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目标、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年初,学院党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3+2两级跳”发展战略目标,即2011—2013年,用3年时间,高标准完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各项任务,顺利成为省级示范院校,保持在全省市属高职院校的领先地位;2014—2015年,用2年时间,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一百所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力争跨入全国高职骨干院校的建设行列,使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跃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不久前,我院召开了中共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3+2两级跳”发展战略目标。学院将以此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我院“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将要通过的《学院“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的部署,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院突出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在“十一五”时期,学院实现了“做大”的目标,那么,在“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实现“做强”的目标。主要任务是:

1.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对大学来讲,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正如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我们要抓住当前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我院建设国家一流高职学院步伐。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加强文化传承,尊重原七个中专学校的办学历史,弘扬七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对那些经实践证明了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理直气壮地加以坚持,对那些已不能适应当前办学要求的思维定势等则要坚决果断地加以摒弃。明年(2012年)要积极筹办凤师办学110周年的纪念活动。2013年要举办原卫校创始人傅学文女士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要吸收借鉴先进的大学文化。作为新建设的高职院校,我院高职办学历史较短,大学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加上近几年忙于新校区建设和评估创建,对大学文化建设还缺乏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学习借鉴和研究不够。未来五年,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大学文化,抓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学习借鉴大学文化,一定要从学院实际出发,力戒邯郸学步,力戒千校一面,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要突出和发挥老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励他们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强化技能、增长才干、完善人格,尊重学术自由、尊重学术自治,使学院真正成为文化精神的滋养之地,成为文化风骨的养成之所,成为学生向往的成长成才的幸福乐园。要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得失,进一步加强校园群众性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文化建设的成效。

2.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办学实力

按照省政府《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我院作为直接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宝鸡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宝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充分利用我院地处宝鸡高新区核心园区的区位优势,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和长效机制。要与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较高的品牌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订单式”培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要加强项目开发,通过产学结合,努力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的转变,为学生实习和学院增收创造条件。要继续发挥我院的资源优势,拓展办学空间,积极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要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方式的中短期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坚持开放办学,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办学吸引力,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到2015年,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互通的办学格局;实现把学院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力争跨入全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行列的奋斗目标;实现学院省内有盛誉、西部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国际能交流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

3.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彰显办学特色

我院现有40多个高职专业,涵盖教育、医学、工学、管理、农业等五大专业门类,综合优势明显,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求。综合性强就是我院的办学特色,也是我院的专业特色。现在专业建设的任务是把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康复治疗技术等省级重点专业做大做强,建成品牌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调整优化教育类、生物工程类专业,挖掘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潜力。加强面向现代农业、建筑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化工技术、汽车制造、物流服务、艺术设计等新开办专业的建设,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紧紧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境保护和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10个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发面向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需求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一套贴近市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院内外学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努力,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要求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融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

4.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进一步完善 “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治理结构,强化科学决策,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快各项改革,建立与做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由学院主体向系、分院主体转变,扩大其人、财、物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二级单位的主动性。建立以学院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评价体系,为教学工作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构建规范与创新、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认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理顺关系,协调、运用好各种教学要素,使教学资源发挥到最佳效果。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相一致的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强化过程管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服务意识浓、工作效率高的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进一步深化学院行政管理的各项改革。要坚持财务改革,继续完善经费使用包干办法,严格财务开支程序,严格控制非业务性支出,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政策支持,努力协调有关方面关系,筹措化债资金,减轻学院债务负担。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增加办学资金投入,缓解学院经费压力。要利用和开发好新老校区富裕的土地资源,为学院筹措建设资金。要增强节约意识,节能减排,开源节流,不断降低运行成本,全力建设节约型校园。要继续进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目标明确、指标细化、定期评价、奖优罚劣、弘扬正气的考核制度。启动人事淘汰机制,加大岗位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规范收入分配,探索与绩效工资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既使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又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二级单位分配体制改革,增强自主管理和考核的能力。

5.稳定招生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按照以招生部门为主、各部门配合、全员招生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院影响,加大招生宣传,拓宽生源渠道。坚持招生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招生规模和教学资源的统一,形成高职、中专教育均衡发展的态势。同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招生,确保规模稳定,结构优化。继续加大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组织专人讲授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讲座、座谈会、网络及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就业培训。要协调多部门联动,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发展”的就业观。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严格毕业生选拔和推荐程序,提高毕业生一次安置率。加大对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待遇相对好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建立就业信息库,保证学生招得进,送得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和满意率。要通过努力,到2015年,使全院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少于15000人,就业率不低于90%。

6. 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关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抓好学生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用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加强学生通识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培养目标。加强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及创新意识为重点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未来适应职业要求的品质和能力。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学识能力强、奉献精神好的机关干部和教学名师充实到德育教师队伍。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建设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和管理服务作用。要以国防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技能实训基地、素质拓展基地、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基地、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为载体,通过开展喜闻乐见、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7.注重培养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师资队伍是关键。我院师资队伍庞大但层次不够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要首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监督、奖惩制度,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要注意树立师德楷模,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努力营造热爱教学、终身从教的良好氛围。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学院与企业联袂等措施,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着力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关键,切实改变目前学院拔尖人才数量不足、名师乏人的现状。要通过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举办专业教师技术比武、评教赛讲等形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推进机制。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与兼职教师互相学习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提高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

8. 改善办学和生活条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根据学院“十二五”期间在校生规模,进一步加强新校区和凤翔校区的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校区功能,确保实现一流的建设目标。按照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适时启动图书信息中心、教育组团、学术交流中心等工程。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继续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建设高尚和谐住宅小区。树立经营理念,吸收社会资源,共同开发小区超市、诊所等服务设施,方便教职工生活。开发利用老校住宅小区,改善居住环境。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完善远程教育与校园网的整合与兼容,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图书资料共享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多媒体教学共享平台系统、实验实训设施共享系统,形成系统完整、管理高效、应用便捷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大开展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工作力度,拓宽与企业合作办学、与国外办学机构联合办学新途径,广开创收渠道,缓解学院资金压力,提升服务宝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利用现有资源,搞好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要对现有教学用房进行适度补充和调整。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要关心师生生活,继续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和福利待遇,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不断解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要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创造和谐稳定、节能高效的校园环境。要加大对附属医院的支持力度,推动整体医疗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9.抓好稳定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稳定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不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对维稳安全工作的责任感。要突出政治稳定和网络安全工作,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提高师生的政治敏锐性。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矛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要建立适应新校区特点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完善校园门禁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要坚持标本兼治,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掌握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做好学生饮食、防疫、消防安全工作和院内外实习安全管理。要加强校园临时人员管理,强化校园交通秩序整治,确保校园平安。要争取公安部门支持,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的校内和周边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院“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任务艰巨,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全院师生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专心致志搞建设,团结一心谋发展,为全面完成学院“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学院“3+2两级跳”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